当前位置: 首页 > > 新闻动态
治水兴水,为美好安徽建设贡献力量
发表时间:2021-03-02     阅读次数:

详细介绍

我省“十三五”水利改革发展成就显著——


治水兴水,为美好安徽建设贡献力量


施工中的引江济淮淠河总干渠渡槽工程。

贫困户在墩黄村水利扶贫产业基地务工。

水,是万物之母、生存之本、文明之源。维护水生态、保障水安全,必须做好治水兴水这篇“大文章”。

“十三五”以来,全省水利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科学防御水旱灾害,不断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全面推进“十三五”水利改革发展各项工作,水生态文明建设迈出新步伐,水治理能力迈上新台阶,全省水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为加快建设美好安徽提供了有力水利支撑。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 科学防御水旱灾害,撑起水利“保护伞”

今年入梅以来,安徽是全国强降雨中心。全省平均降水量856毫米,是常年同期的2.1倍,为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同期最多。

梅雨期之长、暴雨日之多、累计雨量之大、覆盖范围之广、梅雨强度之强,均为历史第一。

汛情就是命令!全省水利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迅速响应,全面出击,多线作战,细化实化监测预警、工程调度和抢险技术支撑等措施,有力有序有效防抗暴雨洪水。

强化监测预警,超前安排部署。根据分流域、分区域降雨预报成果,及时开展模拟洪水预报和山洪灾害易发区预报。梅汛期滚动预报水情3822站次,发布洪水黄色预警32次、橙色预警9次、红色预警35次。加强24小时值班值守,坚持每日会商,研究落实应对措施。根据汛情发展,省水利厅将水旱灾害防御IV级应急响应逐级提至Ⅰ级,应急响应达94天。

强化工程调度,精准调控施策。根据不同流域洪水特点和防洪工程布局,统筹上下游、左右岸,突出上游拦错、中游蓄滞、下游敞泄,下达调度指令165次,有效利用大中型水库、蓄滞洪区、枢纽工程削峰纳洪、蓄滞、预泄,大大降低了洪水风险,最大限度发挥骨干水利工程防洪减灾效益。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淮河洪水,调度大别山区五大水库拦蓄洪量10.21亿立方米,适时运用淮河8个行蓄洪区分蓄洪水20.5亿立方米,降低淮河干流主要控制站洪峰水位0.2米~0.7米。

强化技术指导,做好抢险支撑。紧盯强降雨落区,点对点发布水旱灾害防御预警70次,督促指导针对性做好防范应对工作,先后派出16个工作组赴一线指导暴雨洪水防御工作。组建50个专家组共150名专家,派驻全省16市及防汛重点县区,累计协助地方查险1112处,成功处置险情966处。

在省委、省政府靠前指挥、科学防御,全省人民共同努力下,水旱灾害防御取得全面胜利,全省没有发生重大人员伤亡事件、重要堤防没有出现损毁、国家重要基础设施没有受到冲击、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没有受到影响。

除了今年严重洪灾外,“十三五”以来,全省水利系统有效应对暴雨、洪涝、干旱、台风等多种灾害。成功防御了2016年长江大水、2017年江淮伏旱、2018年台风暴雨、2019年伏秋冬连旱等。水利工程在防御水旱灾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最大程度地减轻了灾害损失,直接减灾效益约4000亿元。

科学规划、系统治理——

完善水利设施建设,打造高效“水利网”

一项项水利工程开建,一次次河道治理实施,一个个大型灌区建设……伴随着安徽“水利网”的日趋完善,水利设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效应日益凸显。

据初步统计,“十三五”期间全省已累计完成水利投资2101亿元,是“十二五”的近2倍,其中中央投资466亿元,比“十二五”增长30%;省级投资336亿元,比“十二五”增长110%。以引江济淮等17项国家重大水利工程为重点,一批大江大河治理和区域水资源配置骨干水利基础设施加快推进,2016年、2017年和2019年我省水利建设受到国务院激励表彰。

科学治理大江大河。淮河干流一般堤防加固、淮河干流蚌浮段行蓄洪区调整建设、西淝河等沿淮洼地治理等全面完成,淮河干流正峡段、王临段行洪区调整工程、怀洪新河水系洼地治理工程开工建设。在长江干支流治理方面,长江崩岸应急治理、青弋江分洪道工程全面建成,巢湖环湖防洪治理工程基本完成,长江马鞍山河段二期整治、杭埠河、大沙河治理工程开工建设。

水资源配置工程全面铺开。引江济淮工程全面开工,淮水北调工程、下浒山水库全面建成,江巷水库、月潭水库基本建成,牛岭水库、港口湾水库灌区工程加快建设,驷马山滁河四级站干渠工程开工建设,至2019年底全省新增供水能力16亿立方米。

全面补齐水利短板。实施10个主要支流治理项目、349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75座重点易涝区排涝泵站、1617座病险水库加固和57个县区基层防汛预警体系建设,重点河段和区域防洪除涝减灾能力明显提升。

推进农村水利建设。持续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在全面完成“5588”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的基础上,2018年启动实施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完成年度治理面积836万亩。加快实施淠史杭、驷马山、茨淮新河等7个大型灌区和71处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改善灌溉面积633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32.6亿公斤。

水利扶贫,保障民生——

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群众喝上“放心水”

“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是脱贫攻坚的核心指标,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事关民生。全省水利系统立足精准、综合施策,经过努力,按照现行标准,我省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全面解决。

“十三五”以来,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完成投资110亿元,其中中央投资16亿元、省级投资26亿元、市县投资68亿元。到2019年底,全省共建成农村集中供水工程8396处、覆盖5044万农村人口。

保障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全省水利系统把保障贫困人口饮水安全作为水利脱贫攻坚的第一任务。摸清建档立卡贫困户饮水状况,编制农村饮水安全精准扶贫实施方案,优先实施农村饮水安全精准扶贫项目,在2018年底全部解决规划内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的基础上,先后组织开展“回头看”、大排查、再排查等专项行动。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新增实现894万人通自来水,农村群众饮水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

推进重点区域氟改水项目建设。通过增添除氟设备、更换滤料、进行水源置换等措施,全省共解决645个村214万人饮水型氟超标问题。

实施饮水安全工程动态监管。督促各地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分发“供水服务卡”,省、市、县三级水利部门设立农村饮水监督电话,千人以上供水工程公开供水服务电话,提高农村饮水监管水平。建立完善供水应急预案,对因灾导致部分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受到影响的,采取寻找水源、联网并网、拉水送水等措施,妥善解决受灾群众吃水问题。对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极端天气影响、水厂管理服务不到位等因素导致的饮水问题,持续加强监督,及时督促整改,确保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动态清零”。

推进长效管理机制建设。推动建立健全“一个体系、三个机制”(即建立城乡统筹、设施完备的供水工程体系,责任明确、分工协作的监管责任机制,管理专业、运行规范的工程管理机制,财政扶持、要素支撑的政策保障机制),先后印发实施《关于进一步巩固提升农村供水水质净化消毒和检测工作的通知》《安徽省推进农村供水工程水费收缴工作实施方案》,加强水质净化和监测,推动水费收缴,促进饮水工程良性运行。

治水护水、绿色发展——

依法科学治理管护,保障优美“水生态”

“十三五”以来,全省水利系统坚持治水、管水、护水并行,保护水资源、呵护水生态,水生态文明建设迈出新步伐。

高效节水,保护水资源。“十三五”以来,全省水利系统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强化“三条红线”刚性约束,用水量年均增长率控制在0.7%。用水效率逐年提高,修订《安徽省行业用水定额》,2020年万元GDP、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预计将分别比2015年降低35.2%、26.1%。实施《安徽省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2016-2020年)》,有36个县(市、区)完成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任务,建成省级节水型企业208家、省级节水型公共机构161家、省级节水教育基地25家,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加强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全省主要用水户实现在线监测,实施跨市河湖断面水质水量监测。

管水护水,保障水生态。全面加强河湖管理保护,全省共设立河长5.3万名,湖长2770名,各级各部门积极行动,构建了党政领导负责、部门密切协作、社会广泛参与的治水管水护水新格局。

落实长江大保护,实施长江岸线保护与利用清理整治行动。持续开展淮河干支流整治提升,加强重点城市河段、淮北重要支流和湖泊治理管护,实施淮河突出问题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清理岸线违建项目26处,治理问题311处;实施新安江河湖长制提升工程,系统推进“十大工程”建设,新安江安徽段为全国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实施巢湖综合治理攻坚战,强化石臼湖、菜子湖、天河等跨省跨市重要湖泊管护。

通过岸线利用整治、固体废物排查、水库垃圾围坝整治、河湖采砂整治、河湖“清四乱”、河湖违法建设问题排查整治等专项行动,重要江河湖泊水质持续向好,河湖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科学兴水,依法水治理。《安徽省节约用水条例》《安徽省湖泊管理保护条例》《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完成《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等6部水法规修订工作,制定《安徽省长江淮河河道采砂管理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安徽省河道非法采砂涉嫌犯罪案件移送程序规定》,健全河道采砂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完善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完成200余件重大决策事项的合法性审查工作。水利综合执法试点成效明显,查处水事违法案件7900余起。

补齐短板,提标升级——

规划一批重大水利项目,高起点谋划“十四五”

当前,省水利厅正在深入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及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精神,集中精力、集中力量组织编制“十四五”水利规划,其中把谋划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主动抢抓国家推进“两重一新”政策机遇,主动谋划一批基础性、枢纽性重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力推动全省水利基础设施提标升级。

补齐防洪排涝工程短板。针对今年洪灾中暴露的突出问题,落实省委、省政府“四启动一建设”部署要求,聚焦河流湖泊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城市防洪安全,省水利厅组织编制防洪排涝体系建设“十大工程”(新建水库、水库移民、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行蓄洪区安全建设、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低洼易涝区排涝、水文监测预报预警、巢湖流域排洪畅通安全和江心洲外滩圩迁建)项目建议书,谋划项目3685个,总投资4786亿元。

补齐水资源配置工程短板。聚焦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围绕“国家水网”工程,建立完善以皖北为重点的安徽水网工程,特别是针对去年我省严重伏秋冬连旱,省水利厅认真谋划了江淮分水岭地区和淮河以北地区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项目,自2021年起,逐步启动引江济淮二期北送干线及配水工程、临淮岗枢纽综合利用工程、驷马山滁河四级站干渠一期工程和合肥、滁州引水工程等单项工程建设,有效破解江淮分水岭地区、淮河以北地区干旱缺水局面,项目建议已通过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谋划项目总投资1008亿元。

补齐农村供水工程短板。认真组织实施《安徽省农村供水保障规划(2020—2025年)》〔规划总投资270亿元〕,进一步完善农村供水工程体系,大力实施区域供水规模化,优先实行城乡供水一体化,推进规模化发展、专业化运营、标准化管理、数字化监管,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全面提升农村供水保障能力,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水利基础。


经营范围: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与技术咨询;环境规划设计;水文分析与计算;环保技术咨询服务;环保技术评估;环境工程设计及施工;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土保持监测;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水环境和水质检测;环境监测;土壤污染调查评估及修复;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环境污染治理工程设计及施工;节能评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水平衡测试;防洪影响评价;水资源论证;排污工程(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等
Copyright © 2020- 安徽省领域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